为进一步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在秋季开学开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活动的通知》要求,切实做好我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和帮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促进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我院于2024年10月14日下午4点在3323会议室召开“培根育魂,石榴花开”少数民族学生交流座谈会。国际语言文化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宇文永康,学工办主任尹娜,学工部哈萨克族辅导员陈忠毅,新疆驻陕教育协调小组内派回族教师曹慧,以及国际语言文化学院全体辅导员老师,少数民族学生代表参加。
服饰特点
回族服饰男子常以白色无檐帽搭配对襟衫和大裆裤,色彩简洁而对比鲜明,展现出清雅文静的气质。女子则多佩戴盖头,颜色多样且富有象征意义,如绿色代表清新秀丽,黑色则显得庄重高雅。此外,回族服饰还注重细节装饰,如嵌线、镶色、滚边等,使得整体服饰既简朴大方又不失精致。
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以白色为尊贵。男性多穿白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女性则喜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浅色蓝上衣,并佩戴精美的首饰和绣花围腰等。
畲族妇女的服装独具特色,大多是用自织的苎麻布制作,有黑蓝两色,黑色居多,衣服是右开襟,衣领、袖口、右襟多镶有彩色花边,一般来说,花多、边纹宽的是中青年妇女的服装。畲族男子一般穿着色麻布圆领、大襟短衣、长裤。冬天套没有裤腰的棉套裤。
美食文化
满族饮食文化丰富多彩,以粘食、甜食和肉食为主。传统主食有停悸、饺子、酸汤子等,尤其喜欢吃粘食如饽饽、年糕等。在节日和祭祀中,满族饮食也有独特习俗,如吃祭神肉、白肉血肠等。满族饮食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发展,既保留了民族特色,又吸收了其他民族的饮食文化元素。
畲族饮食文化独具特色,以米饭、番薯、玉米等杂粮为主食,喜食竹笋、野菜、河鲜及腌制食品。节日食品如乌米饭、菅叶粽和糍粑等富有民族风情。饮茶与饮酒在畲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畲族米酒尤为著名。畲族饮食文化注重食疗,善于利用山区草药资源,体现了畲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回族饮食文化深受伊斯兰教影响,以清真食品为主,禁食猪肉、血液、自死物及诵非真主之名宰杀的动物。主食以面食见长,如面条、馒头、包子等,同时喜食牛羊肉及鱼虾。茶文化也是回族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盖碗茶等茶饮深受喜爱。回族饮食注重卫生与节制,体现了独特的民族风情。
文化习俗
蒙古族文化习俗独特且多样,以游牧生活为基础。他们居住在圆形的蒙古包中,便于迁徙。音乐与舞蹈方面,有马头琴、呼麦和蒙古包鼓等乐器,以及套马舞等舞蹈。蒙古族崇尚自然、自由,并有丰富的节日和祭祀活动,如那达慕大会和祭敖包。
白族民居以土木结构的瓦房为主,注重雕刻和绘画装饰,体现了白族人民的建筑艺术。白族还有众多传统节日,如三月街、火把节等,节日期间歌舞、祭祀活动频繁,热闹非凡。白族文化习俗体现了白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学生代表发言
随后少数民族同学代表依次发言交流,从学习、生活、民族文化等方面分享了自己进入大学后的所学所获、所思所感,同时也交流了自己在学业困惑、校园生活等方面遇到的问题。
教师代表发言
陈忠毅老师强调,学工部在日常生活中始终关注着少数民族学生的成长,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积极为学生沟通协调提供组织岗位以缓解学生的压力。其次他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发扬民族团结的精神,也希望学校能够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党委书记发言
宇文永康作总结讲话。他强调,在高校层面,各族学生应加强交流,通过分享交流增进了解,形成各民族间交流学习的良好氛围。他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分享交流,形成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同时希望同学们能够真正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明确历史责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56个民族的团结做出贡献。最后,宇文永康对同学们提出殷切期望和美好祝愿,相信在学校和学院的关怀支持下,同学们定能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优异成绩,为民族和国家做出贡献,共同推动学院和学校的繁荣发展。
石榴籽粒紧密相连,彼此心灵相通,共筑相识相知的温馨家园。此次交流座谈会成功地为学院与少数民族学生构筑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少数民族学生感受到学院的关心与关怀,有力地深化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实促进了学生间的团结融合以及自身的发展,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培根育魂,石榴花开,国际语言文化学院将持续加强对各民族同学的关心与爱护,始终坚守团结互助的美好局面。